当前位置: 朝阳市文明网 > 公民道德 > 内容页

追梦人乌春雷:为喀左紫砂奔忙为蒙古族文化坚守

发表时间:2019-08-05 10:43:00 来源:朝阳市文明网

  2019年7月25日下午,参加朝阳市“百名学子看家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来到喀左东蒙博物馆参观。紫砂的茶具、摆件、壁画……一件件或古朴或玲珑的展示品,承载着历史积淀焕发出光彩;马镫、马鞍、马头琴、银饰餐具……一个个散发着蒙古族风情的老物件,无言诉说着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过往经年。在各个展窗前,朝阳籍的大学生们饶有兴致。伴随着该博物馆知名度的提高,来此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作为博物馆的创建者乌春雷,每每看到来者欣然观展的一幕,心中都涌动着无比的欣慰和幸福。

  使喀左紫砂成为国礼

  乌春雷出生在喀左县平房子镇一个普通的蒙古族农家。1999年,20岁,他怀揣着借来的5000元钱到县城创建了一个家电服务中心,开始了自主创业历程。因诚信度高、技术好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2004年他果断转行,开始经营报警监控设备。在经营得有声有色之时,他只身跑到报警监控业务比较薄弱的山西去开拓,仅用一年时间便使这里的业务量增长了两倍。2008年,他又临危受命组建辽宁康联电子公司,当时如一盘散沙的市场在他手下迅速不断壮大。天生不服输,使乌春雷初尝了创业果实的甘甜,也让他将目光转回到了家乡的紫砂。

  一提起喀左紫砂,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喀左紫砂生产达到了鼎盛时期,紫砂企业、紫砂品产量都达到了历史高点。不仅城里有点品位的人家户户有紫砂壶,而且还出口到国外。然而,曾经声名远播的喀左紫砂却因种种原因沉寂下来。

  2011年,乌春雷怀着游子返乡创业之心,再一次将自己清空为零,毅然把多年从外面赚到的积蓄带回喀左,投身到紫砂文化产业开发大潮中,创建了紫陶研究所和文化产业研发公司。他又拿出了当年独闯山西干事业的劲头,一头扎在紫砂世界中。江苏宜兴、江西景德镇、重庆安陶、曲阳定瓷、禹州钧瓷……接连出现了他的身影,仅宜兴就去了3次,而且一次就是10多天。白天进行市场调研、拜访业界大师,晚上总结当天学习成果、阅读大量专业书籍。很快,他由门外汉成为内行人。

  “人才短缺、技术落后、无过硬品牌,是制约喀左紫砂发展的三个短板。”眼前的乌春雷,学历不高但却风度儒雅,看问题也是入木三分。找准行业症结后,他迅速确定了企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品牌发展的战略。为解决人才匮乏问题,他返乡创业伊始便自筹资金创办了紫砂人才培训班,免费培训紫砂人才近千人。经过培训涌现出了一批以艾雅芝为代表的本土人才。2017年,艾雅芝被评为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有多个紫砂壶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金奖,并被中国紫砂博物馆和中国陶瓷馆永久收藏。

  经过不断钻研、探索,乌春雷团队掀起了一场技术“风暴”。企业自主研发的环保节能窑炉机械项目创新成果半悬挂式转盘窑,荣获两项国家专利,在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二届辽宁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团队组第三名的好成绩。其有效解决了现有陶瓷制品窑炉能耗浪费严重,窑内温差大,故障多,烧成周期长等问题。业内人士评价,转盘窑的研发和推广,不啻于陶瓷工业的一场革命。

  历经几年发展,2014年乌春雷整合资源成立了朝阳北陶实业有限公司。旗下的“北陶”品牌被评为“辽宁省著名商标”“辽宁省名牌产品”“辽宁省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中国十大影响力民族品牌”,并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选为“国礼”。公司也被授予“辽宁省青年创业见习基地”“紫砂产业创业辅导孵化基地”,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科普先进单位、诚信示范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多项殊荣。

  喀左过硬的紫砂产品越来越多,乌春雷带着这些家乡的“宝贝”又上路了。参加“辽宁四宝”博览会、中国国际轻工消费品展览会、深圳文博会、河北香河首届一带一路一城·国际文化艺术节;策划举办“喀左紫砂与书法共舞”活动,面向全国征集作品;组织举办北陶艺术设计大赛……在对外宣传推介喀左紫砂文化品牌、推动紫陶艺术的进步方面,乌春雷不遗余力。

  让蒙古族老物件“说话”

  如果说紫砂是喀左的一张经济特色牌,那么蒙古族文化则是喀左一张特有名片。

  “东蒙文化遗产就像散落在东蒙大地上的珍珠,一不小心就会把它们忽略甚至弄丢了。”乌春雷说,自己有责任把这些珍珠宝贝捡拾起来,串掇起来,让这些珍贵的老物件“说话”。

  乌春雷本就爱好收藏,随着时间流逝收藏的蒙古族物件增多,这个蒙古族后裔心中的东蒙情结也越来越浓。于是,他自费创建了辽宁省首家以蒙古族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民办博物馆---喀左东蒙博物馆。馆内除了部分紫砂展品外,绝大部分为蒙古族风情展品。馆内主要收藏、收集、整理了大量反映蒙古族民俗、民风的物品,包括服饰、乐器、生活用具等,内容涉及蒙古源流、王府文化、马背民族、饮食文化、日常生活、皮影剪纸、服装刺绣、民族曲艺等八大类。目前,馆藏品已达5000余件,它们全由乌春雷从喀左本地和东部蒙古族地区历经多年逐渐收集而来。

  馆内的每一件展品,都可谓来之不易。这些穿越漫长时空的陈年旧物,辗转到乌春雷的手中,含着感情带着温度,出现在了博物馆中,成就了与来访者的隔空对话。

  展品中有一副“错金工艺”的马镫,据专家学者研究,这是一副古代蒙古族王爷曾经使用过的马镫。有很多买家曾出过高价向马镫原主人购买他都没卖。直到遇到乌春雷,他才慎重地将这副珍稀马镫出手。因为他在参观东蒙博物馆后,看到了这个年轻人保护民族文化的决心和执着。

  馆里还有一件饱经风霜却又无比珍贵的老物件,萨满教的法器---一个鼓槌和一面手鼓。“有一件萨满教的法器,你感不感兴趣?”接到朋友这个电话时,乌春雷正在南方开会。为了填补东蒙博物馆宗教信仰展厅展品空白,他穿着单薄的衣服急匆匆坐飞机赶到北方,和物品主人第一时间会了面。到最后成交时他的手都冻僵了,只好让别人帮忙数钱才把这件宝贝纳入囊中。过程虽不易,但因为它是萨满教发展的见证物,乌春雷觉得“值!”

  从生产经营到文化传承,从生意到公益,乌春雷转换得自然而然。他平时除了阅读大量蒙古族书籍外,还通过拜访民族文化学者和专家、到各地民族题材博物馆考察等方式实地深入了解、学习民族文化和民族历史,目前他已走访一百多家国内外博物馆。他专程到北京拜访近代喀左蒙古族历史见证者乌瑞兰老人,老人得知眼前这个小伙子全身心保护蒙古族文化后,把祖上传下来的两件首饰毫不犹豫捐赠给了东蒙博物馆。2017年8月,乌春雷利用一周的时间,自驾途经辽、冀、蒙三省,行程两千多公里,边走边看,边学边记录,参观走访了赤峰市等十多个地区的博物馆、古玩市场。走访过程中看到很多导航上标注的民办博物馆都不复存在,让他感觉到了民办博物馆发展的艰辛,也更加坚定了他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决心。此外,他还加入了辽宁省蒙古族经济文化促进会和中国民俗学会,并积极参加民族、民俗文化论坛,和专家学者交流学习民俗文化。

  在乌春雷看来,越是不断接触到民族文化历史,就越发现蒙古族沉淀的东西很多,而真正能够留存下来并且传播出去的太少。为了与时间赛跑,抢救那些每天都在消逝的历史与文物,他倾尽全力。博物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丰富馆内展品,乌春雷把沈阳的房产都卖了。

  对于将自己辛辛苦苦做生意挣来的钱,投入到公益性质的博物馆中还整天不得闲,有些人不理解,问他,到底图个啥?乌春雷说:“不图别的,就是不想让历史在我们这儿断了茬儿,不想让身边的蒙古族文化湮没在经济大潮中。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保护、传承蒙古族文化。因为守住历史,就是守住了文脉,守住了我们的根和魂。”

  有很多人说,乌春雷想事、干事、成事,为文化事业做了好事,为坚定文化自信做了实事。每每这时,乌春雷都会谦虚地回答,其实,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通过守护、传承传统文化,自己的心由浮躁一点点沉静下来,而且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向。“因为一切浮华终将随着岁月流逝烟消云散,而丰盈的内心则会伴着岁月不断积淀。”

  几年来,东蒙博物馆扎实开展研学旅行、社会科学普及、民族团结进步等系列活动。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喀左紫砂和民族手工艺等文化产业,得到了国家和地方各级民族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已被列入全省少数民族“十三五规划”重点扶持的民族特色项目,被辽宁省民委命名为“辽宁省少数民族特色项目基地”,被朝阳市民委评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被朝阳市社科联评为“朝阳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多项殊荣,同时被列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为紫砂产业振兴,为蒙古族文化传承。喀左骄子乌春雷,一念起,注此生。为使展品更加系列化、专业化呈现在观者眼前,眼下,乌春雷又为博物馆扩大场地规模的事儿展开了忙碌。

  奔跑,是追梦人的气质。每一个追梦的身影,都将被定格为历史;每一滴奔跑的汗水,也都将浇灌出未来。不忘来时路,继续向远方。乌春雷,正满怀责任和使命向着明天出发。(杨柳

责任编辑:张曦元
Copyright 2015-2016 lncy.wenm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朝阳市文明办 电话:0421-3930226 E-mail:cyswmw@vip.126.com
版权所有:中央文明办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